行业新闻

城市绿心森林公园:化工集聚区变身“城市绿肺

bf64044532ab0e3b21b82a9e17aaf627_1128817439_16573288729901n

  航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,碧水蓝天,林草葱茏,美不胜收。本报特约摄影 马文晓

  清晨,众鸟高飞,美好的一天被唤醒;下午,蛙叫蝉鸣,展现着夏日的勃勃生机;夜晚,月光、星光和动物们相伴。这里,就是坐落于通州区大运河南岸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,已成为一处集生态修复、市民休闲、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,是副中心当之无愧的“城市绿肺”。

  腾退工业大院还绿于民

  难以想象,以前的这里是一片工业大院,其中就有我国规模最大的丙烯酸及酯类产品生产基地,即占地约1.76平方公里的东方化工厂,以及周边63家工业企业。从污染严重的化工集聚区到生机盎然、风景如画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,这巨大的转变是北京市开展“疏解整治促提升”的生动缩影,也是城市副中心践行污染企业调整退出的典型示范。

  通州区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刘志平介绍,东方化工厂周边原来有60多家工业企业,涉及金属制品、家具、化工、纺织服装、印刷、医药等十几个行业,大部分业态以初级加工为主,并逐步退化成小洗衣厂、家具作坊、废品回收伴生的“小、散、乱、污”业态聚集区。区域内房屋老旧、流动人口众多,给消防、治安都带来了巨大隐患。

  2017年,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意见指出,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力度不够。按照北京市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工作部署,要求对《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、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(2014年版)》中的重点行业、污染工艺企业实行停产退出,同时按照《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》和《通州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》的要求,通过标准技术手段,加快园区转型,加速企业升级。

  就在彼时,随着“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,带动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”的规划提出,副中心也大力开展“疏解整治促提升”专项行动,全面腾退工业大院,盘活低效利用土地资源,将疏解腾退的土地还绿于民、造福于民,为副中心有效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,进一步发展高端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等“高精尖”产业提供空间和条件。东方化工厂及周边的“散乱污”企业首当其冲,产业园区退出转型刻不容缓。

  以生态的方法修复生态

  钢筋混凝土的厚重感彻底消失,大自然最本真的蓝、绿底色在这片土地上渐渐显现。

  “近自然,留弹性,活文化”,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设计理念,在原东方化工厂、东亚铝业等老工业遗址上打造起近自然的森林景观和滨水空间。园区内还融合了24节气文化、地域文化、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形成公园三十六景,共同构建起“一核、两环、三带、五片区”的“城市绿肺”。

  刘志平说,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建设依托非首都功能的疏解,把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园林造景进行有效融合,将原东方化工厂主要污染区纳入“生态保育核”,通过保留自然植被、植物播种、种植混交林、异龄林等多种方式,构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,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。

  “生态保育核”里是鸟类的天堂。灰喜鹊、大嘴乌鸦、戴胜、金翅雀、环颈雉(野鸡)、斑鸫、黄喉鹀、棕头鸦雀……或在觅食,或在休憩,悠然自得。沿着观鸟样线走一圈,幸运的话,可以偶遇十来种不同的鸟类。

  据悉,目前已监测到约50种动物在这里“安家”,基本为国家二级,北京市一级、二级或三级保护动物,且观测到有相当数量用于繁殖的鸟巢,适合于鸟类的生存繁殖。“生态保育核”就仿佛一座生态岛,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,这里既婉拒游客,也不人工打理,就这样静静等待以大自然的力量实现生态修复和生物群落的演替。

  一切为了“绿色”

 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被比喻为副中心的“绿色心脏”,所有的改造,都向着“绿色”靠拢。

  公园内的生态环境,必须是绿色无疑。刘志平举例,所选用的杨树、柳树、榆树、槐树、椿树等,都是北京乡土树种,在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的状态下,保留了原有的6000余株大乔木,种植乔木及亚乔木114种、28.1万株,绿地率达85%以上。

  同时,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“海绵”体系由运河故道、蓄滞湖区为主的大型滞蓄型“海绵”,以及雨水花园、植草沟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渗透型小“海绵”共同组成。雨水顺着地势汇集到公园的蓄滞湖中,停车场处利用雨水收集、雨水回渗、水质净化、雨水回用等方式将雨水安全排放至“海绵”体系,实现了绿心公园50年雨水不外排,蓄水能量达到105万立方米。

  公园的建设本就处处体现着绿色。三大建筑——剧院、图书馆、博物馆,全部以三星绿色建筑标准建设,在公园建设运营过程中,还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原有建筑、建筑垃圾、园林废弃物、水资源等再利用,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。

 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还践行了绿色低碳理念,以将城市绿心建设成为近零碳排放城市组团为目标,持续推进节能减排。不仅采用浅层地热和太阳能光伏技术等减少碳排放,还建立了城市绿心低碳能源智慧运营管理平台,对能源系统运行和能耗进行实时监测、节能分析及远程调控。

  目前,城市绿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41.2%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吨,相当于约20平方公里森林(约2个绿心)每年的碳汇。城市绿心在副中心区域内,实现了首个城市组团级区域绿色低碳能源全覆盖,实现了“负碳”状态。经国家权威机构认证,城市绿心运营一年,固碳量为5028吨,碳排放量为3097吨,率先实现了碳中和。(记者 骆倩雯)

(原标题:昔日化工集聚区变身“城市绿肺”)

来源:北京日报

Copyright © 2019-2021 安徽嘉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皖公网安备 34040602000145号  皖ICP191121204号-1